风雨七十载,砥砺更前行。新中国成立已有70年了,在这70年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伟大成就,社会越发富裕了,人民安居乐业了,企业健康发展了!而电力企业作为国家重要基础产业,伴随着新中国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记得儿时在离家有9里地的一所山区小学校里读小学的我,一到秋冬季节,因为要起早赶早读的原因,往往天还没有亮就得起床,走在泥泞的山路上,一不小心往往就是一个跟头。我的头上现在还有一个疤痕,就是那时留下的印记。儿时的梦想就是想拥有一支手电筒,想拥有那一束光。
岁月在时间流逝中冲淡了很多,很多,但是没有冲淡我对儿时那一束光的理想......
前几天,我的一个刚上小学五年级的侄女写了一篇题为《我的家乡》的作文,在这篇有点像日记的作文中,小侄女讲了她逛夜市、进超市的见闻,在非常稚嫩的行文中,说超市顶蓬上的灯光装饰犹如“繁星点点”,还有三处用到了“灯火通明”。我想告诉小侄女的是,在我同样是读五年级的时候,“繁星点点”、“灯火通明”等等,是一个多么遥远而陌生的词汇。现在,这样的词终于出现在小学低年级的作文里了!我还想告诉小侄女,这是经过七十载奋力拼搏的结果!
自进入电业行业后,我从中领悟到“儿时对那一束光的理想”,其实就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最简单的理想,这种理想汇聚成了一种力量,汇聚成了一种中国力量—就是万家灯火。
解放前, 德江县没有电。1956年9月前, 德江城乡照明以桐油配灯草为主, 少数村民燃松木油和油制作成蜡烛照明,而德江最早的一盏电灯是由德江县玉溪电站点亮的。1956年10月玉溪电站建成,德江亮起了第一盏电灯,这座电站装机容量15千瓦——相当于现在两户人家的用电负荷——作为当时的重点工程。1958年1月,高洞电站动工修建,虽然高洞电站装机虽然只有48千瓦,在当时算是重点工程了,所花的时间也只有10个月。这一成果让人激越,让人血脉贲张。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改变贫穷的力量,奋发向上的力量。
相信我们每一个德江人对闹水岩电站都有着特殊的感情。1974年9月,及40年前,装机容量为1×1600千瓦的闹水岩一级水电站首台机组竣工发电, 德江电力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集结号, 国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西部大开发, 德江电力事业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1984年闹水岩电站第二台机组投入发电,即2*1600千瓦的闹水岩一级电站发电运行, 农村小水电相继投入使用, 至1996年, 全县总装机容量达8640千瓦, 但因县内小水电孤立运行, 且受丰枯季节影响, 出力不足, 发电连续性得不到保证, 电能质量差, 电力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风雨七十载,砥砺更前行,德江电力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实现的。在闹水岩电站建成发电10余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拂绿了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德江电力的拐点终于出现了,迎来了她真正的春天。
1994年3月,德江县人民政府向铜仁地区行署提交《关于并入国家电网的报告》,指出:县内有5个乡镇、21136户、占全县人口21.5%的人口还没有用上电,有6个乡镇、30651户、占全县人口的31.4%的人电力无法保证,工农业缺电严重,要求实行行业代管。6月,德江电力代管协议书正式签订。
1996年3月,德江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次年1月投运。总投资1736.6万元。这是自德江电力归口行业管理后,由上级公司负责还本付息注入的第一笔资金,建成了凤冈至德江线路全长55千米,和罗家寨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在国家强大电网支撑下,德江电力步入了高速发展快车道。
起于1999年12月、止于2001年12月的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对德江的每一个来说都不陌生,国家电网延伸至境内后注入的巨大活力所带来的勃勃生机让每一个人记忆犹新。政府几乎是举全县之力投入,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统计表明,全县有345个政村、108688户,经过一、二期农网改造后,就通电了341个行政村,电网改造289个行政村,2483个村民组,一户一表改造72204户,村通电率达到98.87%,户通电率达到93.1%,村改造率81.41%,一户一表改造率达到66.43%,农村电价由均价0.77/千瓦时,下降到0.403元/千瓦时。
在之后的几年里,国家对于电力建设资金的注入已进入常态。至2007年,德江进入“双百”县行列名单:村组通电率、户通电率均达到了100%。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拉动内需政策战略的不断实施,德江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新时代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以及“交通枢纽”纳入西部大开发宏图后,随着“两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德江电力单一的黔北电网支撑格局受到了挑战,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瓶颈现象显现。2008年的雪凝灾害,德江曾一度处于“全黑”状态,给德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教训是沉重的。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十二五”期间, 在关注民生、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德江获上级投资5000多万元, 为全县群众烤烟房用电架设了10千伏线路189.96千米, 安装配电变压器367台, 解决了2205座烤烟房的用电。同时,争取上级投资2000余万元, 对县城电网进行绝缘化改造, 新增配变82台, 并由供电部门出资200多万元对用户下户线进行整治。在新一轮农网改造过程中, 全面升级城乡电网, 电网改造面将达90%以上, 到2012年基本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全县农村用电及电网安全问题。同时,德江一个“大电网”建设的思路和规划又出台了,即以“220千伏变电站为龙头,11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 35千伏变电站为基础”,为全县工农业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在“十三五”期间,德江所辖的电源点又原来的3个增加到18个,所辖的35千伏变电站由原来的一座增加今天到12座,同时还新增了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220千伏线路1条、110千伏线路4条、35千伏线路17条、10千伏线路94条的坚强电网,电网覆盖率达100%,使全县67000户560000人用上了“小康电”。并且,德江农网改造升级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其中德江县桶井乡极贫乡投入资金1500万元)后,德江电网已拥有黔北和黔东两大电源支持,是推动德江经济社会发展和工农业生产强劲动力,为德江在今年年底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期间,德江将建成投运110千伏打磨丫变电站和110千伏荆角变电站,建设500千伏德江变电站,建成沿河220千伏青峰变电站至220千伏德江变电站的220千伏线路、铜仁至德江50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平原、潮砥等35千伏变电站15个,到时德江将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15座,基本达到德江21个乡镇办事处达到有1座变电站的水平。与此同时,110kV打磨丫变电站、35千伏平原输变电工程、35千伏复兴变改扩建工程、35千伏潮砥输变电工程、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供电改进工程等一大批将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工程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中,使德江电网发展成为连接遵义电网和铜仁电网的枢纽。
随着2019年元月220千伏德江变电站的建成投运,德江电网已形成了由黔北、黔东两大主网支撑格局,结束了单一电源供电历史,一个“黔东北电网枢纽中心”的雏形已正式形成。
1956年时,曾经让所有德江人兴高采烈的玉溪、高洞电站已为陈迹。有谁会相信,一个年供电量接近7亿千瓦时、纳税超过1000万、有两大主网电源支撑的德江电力,在蹒跚起步之初,仅是一台15千瓦的木质水轮机呢?
风雨七十载,砥砺更前行。70年前,中华大地还是百孔千疮、满目疮痍。是那面绣有铁锤镰刀旗帜的引领,让我们步入了世贸、走进了奥运、世博,以及奔月、飞天。而作为一名普通电力人的理想,就是化作一颗螺钉,换来铁塔的屹立,化作一束光,照亮万家灯火,化作霓虹,让城市更加亮丽。在默默耕耘中,去感悟我们伟大的民族的实现中国梦想中强有力的足音。
风雨七十载,德江电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德江经济发展给足了前加力。砥砺更前行,德江电力人将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落实“网格便民、精简利民、责任为民”亲情措施,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满足德江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提供可靠的供电保障!(李朝辉)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