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要全面现代化,一支专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农技队伍很重要。当前,我国基层农技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仍有不少短板。如:服务能力不足,部分基层农技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老化,难以为科技兴农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转化渠道不畅,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条块分割,协同效应不强,资源难以集成共享;创新动能不强,科技人员对运用技术成果投身生产经营活动热情不高,等等。为此建议:
强化典型宣传。我在浙江农科院调研时了解到,当地十余年来共向全省各地派出了850名科技特派员,在这些特派员当中,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对这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与农民心贴心的农科带头人,要表彰奖励,大力宣传。
加大政策引领,为农技队伍“招来金凤凰”。推广“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方式,引进优秀人才;建立健全农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考评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农技人员绩效工资、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
加快体系化建设,让各种资源力量“拧成一股绳”。加快培育农技推广机构、高校院所、社会化服务组织、乡土专家等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联盟体,形成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农技推广模式。
激发创新性动力,让科技成果转化“遍结智慧果”。鼓励引导产业联盟专家、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开展增值服务,投身创业;制定实施农业技术入股的实施办法,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技术入股等利益联结方式,激发农技推广服务的内生动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