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17日,在定西市举行的2018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上,马铃薯新品种陇薯15号、16号、17号首次亮相,引起了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也使拥有“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之称的渭源县吸引了众多合作者。
马铃薯曾经是定西人的“救命薯”,但十年九旱的气候成为马铃薯种植的“拦路虎”,经常是“种了一坡,收了一簸,煮了一锅”。为了提升马铃薯产量,让“救命薯”成为“温饱薯”甚至“致富薯”,省委省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不断加快马铃薯育种研究工作,甘肃省农科院在渭源县会川镇设立了育种站。几十年来,以王一航为代表的科研人员扎根渭水源头的这片大地,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马铃薯科研及开发项目10余项,相继选育出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6个,累计推广面积2000余万亩。我国西北地区马铃薯学科建设也由此取得巨大进展,由原来单一的马铃薯育种研究,发展为集马铃薯品资创新、新品种选育、组培脱毒快繁、良种基地建设、标准化栽培、加工开发、技术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设立在渭源县会川镇的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育种站,成为马铃薯新品种与新技术的辐射扩散中心,被原农业部命名为“农业部马铃薯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近年来,围绕定西市提出打造“中国薯都”的目标,渭源县将种薯研发和培育作为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新品种研发为支撑,依托甘肃省农科院渭源试验站、国际马铃薯中心渭源(项目)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以及王一航等知名专家,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研究与开发。在这一过程中,渭源县以规范化种植为基础,制定了种薯繁育技术规程,逐步形成了“脱毒组培繁育原原种——网棚繁育原种——高山隔离繁育一级种”的三级种薯繁育体系。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县已建设种质资源库124个品种,筛选培育渭薯、陇薯系列品种30多个,示范推广种植22个;建成组培温室1.33万平方米,日光温室1046座,大田推广稳定在40万亩,年生产脱毒苗4.36亿株、原原种4.8亿粒、良种80万吨。
在开发种薯产业的同时,渭源县以储藏销售为纽带,建成千吨种薯贮藏窖63座,发展种薯龙头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134家,完成“渭源马铃薯种薯”原产地认证,打造“五竹”“田地农业”等种薯商标,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实现外销50万吨以上。此外,渭源县还以加工品牌为延伸,发展食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开发生产马铃薯主食化食品7类20种,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上。
在2018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上,渭源县组织渭河源马铃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特色展区,展示马铃薯品种样品13个,瓶苗样品42类,马铃薯主食化产品10类,吸引与会代表参观1.2万人次。30家渭源马铃薯种薯企业和合作社成为参会客商争相合作的“香饽饽”,共签订7项种薯供销协议和1项马铃薯食品深加工协议,签约金额达到9409.9万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