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振兴乡村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这些重大的决定都表明了为全中国近6亿的农民描绘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好画卷正在慢慢铺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深化设计,是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总抓手,而刚刚过去的中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则是战略实施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重要推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不再是遥远的梦。
制好一张乡村振兴“规划图”。振兴乡村必当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不能人云亦云,要极力突破千篇一律的“美”,抓政策,接地气,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资源、环境的发展实际,打造出各自的特色。坚持以优美新环境、绿色新产业、传统新文化、和谐新农村“四大工程”为载体,紧扣农业产业、传统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树立大产业、大旅游理念,绘制规划长图,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走好一条乡村振兴“致富路”。振兴乡村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涂脂抹粉”来改变一下农村的生活面貌、农民的居住环境,而是要努力衍生和发展有支撑外在美的内生动力。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党组织直接建在产业链上,实现党建和“强村富民”的无缝对接,从基层党员中挖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合作经济,激励党群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重新“发现”土地,重新“塑造”农业,重新“培育”农民。但是,不论是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而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由内而外”模式,还是基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精品乡旅产业的“由表及里”模式,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表里如一”,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统一,把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来。
抓好一颗乡村振兴“团结心”。乡村振兴不是说只是国家政府的事,是领导干部的事,其实归根结底是关乎每一位农民的实在事。振兴乡村也绝不是简单的模仿,需要支部带头有效凝聚村民的发展共识,画好“强村富民”的最大同心圆,让一切有益于“强村富民”的力量和智慧汇集起来,组建好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干部队伍在振兴中既注重乡村的品位、品质、品牌,更要用情、用心、用智慧去团结一村农民的心,积极盘活农民的闲置房产,鼓励农民发展民宿民餐,高质量引进民间资本,让农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和实惠,吸引更多农民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来,让农业更具生命力、农村更具真善美。
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乡村,乡土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乡愁情结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就要是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守住乡村的根、护住乡村的魂、留住乡村的味。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