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秀、生态优异的崇阳县,推动乡村振兴,如何着手?
“以交通硬支撑、产业主引擎、组织强保障,推动乡村振兴,解决县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满足全县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县委书记杭莺如是说。
让交通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
22日,高枧乡中山村,山外游客踏访光顾,村里的红薯粉、土鸡蛋等山货很是抢手。
“路一通,什么都值钱。”村民吴毅维说。
山,占国土面积近“八成”的崇阳县,交通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
开山门,奔富路,破瓶颈……
近年来,崇阳以交通项目为开山斧,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交通发展为硬支撑,撬动乡村全面振兴。
以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开工建设为突破,以县城辐射各乡镇,打造“1+6一刻钟交通圈”和“1+5半小时交通圈”,共投入资金30亿元,建成公路通车总里程3211.6公里,农村公路2799公里,县域路网“三环三横四纵五联”新格局基本形成,农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管养率和村村通客车率均100%,跻身全省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县。
山门乍开,货畅其流,物有所值。山里的楠竹每根价值翻了三番,传统美食“高枧炸豆腐”,现在已销往上海、浙江、台湾地区,还卖到了日本。
自幕阜山旅游公路修通后,幕阜山绿色产业带成了城乡融合带、旅游观光带、经济增长带。彻底改变了山里人的“世界观”、“时空观”、“价值观”。
一路通,百业兴;路路通,大振兴。
“硬支撑”,为崇阳乡村振兴带来了“硬突破”!
让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主引擎”
“伴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村里一下子涌现出了40多家商户,分别经营餐饮、住宿、超市和卖土特产品等。”金塘镇畈上村村民姜巩说,每天当柃蜜小镇景区内做开业准备的时候,周边村民也忙活起来,他们在路边搭起小棚子,支起铁架子,卖水果、饮料、烧烤、遮阳伞等。
2015年6月,该村企业家沈亚明回乡投资,注册成立了尚禾集团公司,开启了“柃蜜小镇”建设发展征程。迄今已投入资金2.5亿元,打造了以木屋别墅群、玫瑰山、动物园、水上游乐、空中滑翔、玻璃天桥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体。该集团采取公司农户共建共享模式,每年支付当地农户土地流转费,部分项目与村集体和农户股份合作,保证每户有1人在该公司就业,并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带动全村年户均收入突破4万元。
“农产品的价格翻起了筋斗!”姜巩举例说,以前红薯只能用来喂猪,现在到景区门口烤红薯每个可以卖到两三块钱,餐馆里一份蒸红薯可以卖20多块钱。
如今,地里的蔬菜,摘下来,用草一捆,就会被游客买走;吃不掉的蔬菜,晒干了,同样很受欢迎。村民们自己腌制的辣椒、萝卜,摘的野菜、野果,都成“抢手货”。
一人回归,一村脱贫。
能人回归、资本下乡,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新动能。
近年来,崇阳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目标任务,不断完善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立足当地实际,推动农林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特色小镇。
眼下,各类特色农家乐、民宿园、观光园、茶博园、小微绿色食品厂、竹木加工厂等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去年来,全县有560多名市民下乡发展,200余名崇阳籍能人回乡参与建设,66家企业(集团)投资120多亿元参与乡村开发。
全县已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021个、面积40余万亩,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比例达到80%以上;注册专业合作社824个,带动贫困户比例达到60%以上。17301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实现户户有产业、户户有就业增收渠道。
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
“当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答卷人,就是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白霓镇大市村,全国人大代表、90后女支书程桔说。
三年前,大市村还是全县远近有名的贫困村。程桔是村里走出去的女大学生,2013年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后,在一知名企业工作。2014年,她受乡亲们邀请,回乡参加村两委选举,成为全市最年轻的村支书。
在她的带领下,大市村经历了“涅槃之变”。村里的道路、河堤、饮水工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改造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4万元,摘掉“贫帽”。今年初,程桔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近年来,崇阳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在优秀乡村干部的培养、遴选上下功夫,通过建强配齐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择优选配致富能人、大学生村官等进入贫困村“两委”班子。全县186个行政村,全覆盖选拔村“第一书记”;同时,加快实施“乡村振兴人才计划”,村级党组织,年轻、高学历、致富能手型党员人数大幅提升,“领头雁”发挥了强大的带动力和辐射力。
人才旺,百业兴。美丽乡村建设、河库长管理、村级卫生整治、厕所革命等,让农村“颜值”大增,农村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