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国土绿化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必然要求,是事关群众利益问题的民生大事。
为此,石柱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农业和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绿色引擎,通过深度调整农业和林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互利共赢,形成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好局面。
保护与修复同步
11月27日,石柱县西沱镇竹景山村人头攒动,全县600多名干部群众在此参加义务植树,以实际行动为家乡添绿。上万棵树苗在这里安家落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起到关键作用。
植树造林是石柱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多措并举改善生态环境的缩影。
今年以来,石柱县围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四旁”绿化、荒山绿化等方面工作,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与修复,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石柱累计完成营造林23.85万亩,占市上下达计划的115.22%。其中新(改)造林15.15万亩、营林8.7万亩,分别占计划任务的132.89%和93.55%。
生态与效益齐美
成片的李花盛开,好似漫山白雪。每年的三四月,石柱县桥头镇都会成为游客春季出游打卡地,上千亩李花盛放,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桥头镇不仅李花出名,每年8月左右,一个个紫红色的脆李压弯了枝桠。蒙着白霜的果子透着新鲜劲儿,口感脆嫩,香甜多汁。
曾经交通不便、产业发展落后的贫困村通过发展脆红李,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生态美、产业兴的代名词。大规模发展脆红李产业,实现了生态与效益齐美。
桥头镇只是石柱以农业和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度调整农业和林业种植结构,实现生态与效益兼并众多工作成效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石柱将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干鲜果、中药材和乡村休闲旅游三大主导产业,通过打造景观林、特色经济林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
同时,石柱还制定出台相关方案,筹集资金6亿元,按照上述原则对实施项目进行补助,为进一步推动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现乡村绿色振兴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增绿与增收并存
看着10多亩辛夷花和前胡在雨水的灌溉后焕发勃勃生机,家住石柱县中益乡的村民陈益生憧憬着脱贫致富后的美好生活。
得益于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的实施,今年,产业结构调整的春风吹到了中益乡,靠着合作社免费提供的种子,陈益生便开始种植中药材辛夷花和前胡。
如今,眼看就要到前胡丰收的季节,保守估计这10多亩前胡将为陈益生带来3万元左右的收入。再过4年,辛夷花开花结果,陈益生的收入又将成倍增加。
“辛夷花见效时间长,但前胡见效时间短,这样一短一长正好互补,农民当然能稳定增收。“陈益生朴实的语言正是石柱实施中药材套种“以短养长”,保证农民长效增收的最好说明。
石柱坚持“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原则,既要带领贫困群众发展短平快的致富产业,更要帮助他们建立稳定长效增收机制,发展长效稳定的增收产业,确保贫困群众当期能脱贫、远期能致富、未来可持续。
目前,中药材套种的形式已在石柱广泛运用。中药材套种“以短养长”长效增收的做法受到市林业局肯定。
为进一步实现长效增收,石柱县不断创新国土绿化实施方式,培育和引进市场主体,通过制定“业主定种苗、农民出土地、政府购服务、合作谋发展”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了村集体股份合作模式、代建代管联营模式、业主规模示范模式、能人大户带动模式,通过大户带动,实现农民增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