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五带五基地”农业特色产业体系现雏形,初步形成优质稻、马蹄、香芋、蔬菜、特色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带,成功创建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有3942户10025人实现预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8%;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已完成乡村绿化美化建设54个村(组),39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有序推进……
今年来,按照中央、省委和韶关市委的决策部署,乐昌市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把握、统筹谋划,聚焦重点问题,瞄准短板弱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产业支撑
构建“五带五基地”农业特色产业体系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乐昌市农业资源丰富,拥有良好的地貌、气候、土壤、水利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基于雄厚的农业产业基础,今年来,乐昌从特色农业、农业品牌、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流通渠道和农业技术体系等多方面着手,推动产业振兴发展。
乐昌出产优质香芋历史悠久,其中以“炮弹香芋”品质最优。芋内有槟榔花纹,煮熟时松软如棉,香气四溢,广受消费者喜爱。“炮弹香芋”不仅优质,还高产。单个香芋重3千克左右,平均亩产值2万元,在当地多个乡镇已大面积推广种植,带动村民增收不少。
“炮弹香芋”是乐昌做好农业产业“特”字文章的缩影。优化产业布局,目前该市形成了优质稻、香芋、蔬菜、优质水果、茶叶、马蹄、生猪等八大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南部优质稻和马蹄、香芋,中部水果和茶叶,北部夏秋蔬菜的“五带五基地”产业名片,辐射带动近4.55万户农户种植主导产业28.05万亩。与此同时,紧抓乐昌香芋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申报和北乡镇入选2018年全国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契机,该市还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发展,品牌是关键。今年3月,乐昌市“炮弹香芋”、肖志平牌马蹄、沿溪山雾翔牌白毛尖茶、岭南天红茶(绿茶)及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五个项目顺利通过终审考核,乐昌农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乐昌已拥有广东省名牌产品9个,十大名牌产品2个,省级名特优新农产品“经营专用品牌”12个,北乡马蹄、张溪香芋、沿溪山白毛尖为地理标志产品。
突出龙头带动,乐昌不断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22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07家,社员近3万人,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全市工商登记在册家庭农场231家,其中韶关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8家。
拓宽流通渠道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今年9月,由乐昌市人民政府、阿里巴巴、菜丁科技三方共建的粤北地区首个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正式揭牌。园区总面积1.1万平方米,以发展农产品类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子商务配套、研发、孵化、双创为目标,是专门为农产品电商群体、广大农户打造的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乐昌全市有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淘宝、阿里巴巴等平台建立了销售体系。2017年,九峰镇创建互联网农业小镇试点,成立全国首个非现金支付试点镇,打造现代农村商品流通和服务网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黄金奈李等特色农产品实现70%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转变。同时,乐昌重点扶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沿溪山茶场、鑫星子姜辣椒厂、乐昌峡米业、农兴食品公司等4家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乡风文明
优秀民俗文化引领新风尚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今年来,乐昌立足于本地民俗文化发展,通过文化宣传、建立硬件设备等方式,多渠道多种形式助力文化振兴。
在乐昌大源镇,这里投入了近20万元完善全镇9个行政村综合文化中心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环境更舒适、书籍设备更完善的村级文化阵地,成为了老百姓平日最喜爱去的地方。不仅如此,当地还利用湖洞村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相关资料,建立红色宣传长廊和党建广场,打造“家门口”的党性教育基地,切实打通党员学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源镇只是一个缩影。今年来,乐昌扎实推进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目前139个村(社区)建立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成率达到64.65%;文化馆总分馆制的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在乡镇基层建立文化馆分馆14间,村级服务点42个,农村文化阵地作用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乐昌努力推进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在九峰镇,当地连续举办五届农村书画大赛,吸引广大农民朋友参与,打造了《武江河边对山歌》《树正影儿斜》等一批反映农村生活和农村发展新面貌的文艺精品,积极引导乡村书画活动繁荣发展。此外,该市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乡村文化活动,坚持每年举办农村民俗文化展演,其中千人书画大赛成为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乐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为充分发挥乡村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乐昌加大保护传承力度,一方面深入挖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成功申报九峰山歌、青蛙狮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山纸马、廊田八音等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先后对薛岳故居西京古道、龟峰塔等文物保护点进行修缮。
凭借丰厚的人文历史、红色文化和古道文化资源,乐昌注重文旅结合在乡村振兴中的促进作用,将“神童”谭必故里——长来镇和村谭氏宗祠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点,将“湘南起义策源地”、红七军“血战梅花”之地——梅花镇大坪杨家寨打造成红色旅游圣地,将北乡镇前村兰花、古道公园打造成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
生态宜居
让农村山清水秀村美人和
走进和村,村里的主干道已拓宽硬底化,家家户户门前屋后被村民细心打理的苗木花卉包围着,在闲置杂草坪、房屋边角地修建了栅栏、花坛、石桌石凳、古樟树围基……恍然间,笔者感觉自己来到的不是农村,而是世外桃源。
优美的人居环境让和村成为了韶关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生态农业博览会的主会场,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游玩。丰收节期间,当地农产品销售额达1600万元,让农民深深感受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在好处。
农村美不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准。乐昌市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注重发动群众,坚持抓村庄规划、抓项目建设、抓示范带动,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10年时间将全市农村建设成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在许多落后地区,农村建设往往混乱无序,对此,乐昌坚持规划先行,制定出台了《乐昌市推进非贫困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按照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原则,有序推进全市153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率先对主要交通干线沿线、重要村庄节点连线、西京古道沿线和古村落所在的65个行政村开展全域村庄规划编制。
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立足点,乐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签订责任书、压实工作责任、提供经费保障、加强督导考评等措施,持续深入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使得农村面貌大有改善。截至目前,全市1643个20户以上自然村已全部启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已有1002个自然村完成任务,实现了60%以上村庄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建设上,乐昌注重示范引领,一方面加快省定贫困村新农村项目推进。目前,省定贫困村387个建设项目全部完成了招投标、274个项目正开工建设。另一方面有序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项目,以完善村居环境设施、公益设施、文化设施建设为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九峰、两江“桃李人家”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项目。目前5个主体行政村重点打造的示范自然村农房外立面改造已基本完成,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村道巷道硬化、公厕、文化室和文体综合广场等村内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紧施工中。
组织引领
规范筑牢阵地团结群众脱贫奔康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今年来,乐昌市全面落实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和《广东省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乐昌创新改进农村基层党员管理教育方式。今年,乐昌云岩镇党委根据“以党章为标准,以乡情为纽带”的工作思路,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广州、佛山两地成立2个流动党员党小组,使41名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设立流动党员党小组,不但有效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实效,更激发了外出党员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长塘村流动党员何黎明在流动党小组的鼓励下,利用自己在珠三角的人脉资源邀请广州企业家来云岩青莲山考察玻璃栈道旅游项目,为当地旅游发展贡献力量。
党组织阵地建设既要壮大也要规范和优化。今年来,乐昌制定下发《乐昌市规范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10条标准》,打造集日常办公、党群议事、党员活动、文体活动、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标准化农村基层党建阵地。制定印发《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落实“三个在先”机制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组织功能。与此同时,对49个村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党支部,调整为村党总支,下辖党支部132个;全市设立441个党小组,覆盖村民小组(自然村)500个;加大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在全市党员数量超过3名的24个农村经济合作社中,设立党组织13个。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今年来,乐昌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结合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及时坚决撤换,目前完成了全市215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摸底调查工作,撤换不合格、不称职党组织书记3名。积极实施“青苗工程”,在全市195个村党组织共培养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390人,其中,35岁以下205人,大专以上学历228人。
在基层党组织的强大引领下,乐昌市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今年来,该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脱贫攻坚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压实责任、完善机制、精准施策等措施,2016至2017年共实现3908户9945人预脱贫,2018年预计1275户4242人能达到预脱贫标准,为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人才支持
培养一批“三农”人才队伍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是重要支撑。今年来,乐昌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集聚,培育壮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今年上半年,乐昌市岭南落叶果树邓秀新院士工作站(筹建)签约揭牌,华中农业大学、乐昌市岭南落叶果树研究所、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共同签订了《乐昌市岭南落叶果树邓秀新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书》,这对乐昌落叶果树产业的发展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才振兴,实用很重要。今年来,乐昌积极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依托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领头羊角色。目前,乐昌共选派35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这批干部承担了乡村振兴发展重任,为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带领困难群众脱贫、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治理等方面献策出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乐昌还正在组建一支由农业、教育、司法、林业、住建、卫计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乡村振兴科技人才服务队。据介绍,科技人才服务队队员都是各个领域的技术骨干,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将为全市农村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为群众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