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岭脚中心村第三届苞芦松民俗文化节上演。各地“驴友”聚集于此,只为感受来自民间的传统风味。苞芦松只是岭脚村的名片之一,泉水鱼、古道、红色旅游基地都成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王牌”。
A苞芦松走进千家万户
岭脚是田里村最小的自然村,也是休宁县西南部偏远小村。新安江源头水赐予岭脚村灵秀之气,山泉水从平鼻岭渗出,似玉带穿村而过。两岸人家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从明代开始,勤劳的岭脚人就用碾碎的玉米粉制作苞芦松。晒干的玉米粉经过搅拌、装箱、凝固、切片、晾晒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将晒干的玉米薄片投入油锅煎炸。等薄片舒展膨胀上浮,一片片金黄的苞芦松就做成了。因工序繁杂,这种传统的徽州小吃只在春节前才会制作,用来招待客人。近年来,岭脚村古道和红色旅游吸引很多游客,城里人喜欢这种零食,吃了还要买,买了还要预订。于是,从2015年开始,每年过了十一,赋闲在家的村民就开始制作苞芦松。
“现在全村有近20户在做苞芦松。”岭脚村村民组组长张裕亮介绍,今年他已销售2000斤,都是按照30元一斤的价格从村民家中收购的,每年的苞芦松民俗文化节也成为苞芦松销售的好契机,活动当天就接待游客2000余人,农家乐接待70余桌。经过前期预热宣传,活动前苞芦松已销售3400斤,活动当日销售1850斤,接受订单2200斤。
B泉水鱼游上百姓餐桌
在当天活动现场还有品尝水煮鱼的展台,一碗热乎乎的鲜美鱼汤下怀,瞬间就暖和了。
沿村而上,溯溪而行,随处可见一个个用石块砌成的鱼池,巧借地势,利用落差,顺流而下的泉水从入口引入,从出口流出。鱼池中养有红鲤鱼、鲢鱼、石斑鱼、草鱼等,每个鱼池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有如意池、金银花池、葫芦池等。岭脚村有近200名壮劳力外出务工,但留守村民这几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搞起泉水鱼养殖,村民自种的蔬菜、山芋是天然的鱼食。
余欣荣是岭脚村村民小组如今所在的田里行政村党总支书记,也是当地有名的泉水鱼养殖大户,有2个基地、2个泉水鱼庄,年销售(包括代销)泉水鱼近3万斤。“我原本是做木材生意的,这个行业对环境破坏比较大,不是长久之计,看到这边的泉水鱼有发展前景,就转型养鱼、卖鱼了。”余欣荣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整个岭脚村产业转型的缩影。2012年,余欣荣投资300多万元,在岭脚村建了第一个泉水鱼养殖基地,一个连着一个,鱼塘布满整个山坳。凭借做木材生意积累的人脉,余欣荣很快将当地泉水鱼的销路打开。当时市场上的草鱼只有4.5元一斤,但他养的泉水鱼要20-25元一斤,价格翻了几倍,市场反响却非常好。2015年,他又在汪村镇建了自己的第二个基地。这时候,泉水鱼价格已达到60元一斤,价格上涨了,村民养殖积极性也随之上升。余欣荣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合作社负责购买鱼苗,分配给村民养殖,2年后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
2017年,田里村50%的鱼由余欣荣的合作社销售出去,还有50%被当地鱼家乐消费。据粗略估计,每年养殖泉水鱼给每户村民带来的收益最少在3000元以上,最多的一户达到12000多元。
C做好乡村旅游大文章
岭脚村有平鼻岭古道,这也是岭脚村与婺源县沱川乡塘窟之间的分水岭,从古道步行10余里便可到江西的里坑。古道始建于明代,全长约10公里,路面平整,路宽五尺,全是青石板铺砌,近年来吸引了无数户外爱好者前往,为当地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16年,岭脚中心村成为全市43个美丽乡村省级建设中心村示范村之一。这与岭脚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分不开,与当地政府全域环境整治也密不可分。依托A级旅游村创建,岭脚村实现旅游交通、游览服务、旅游卫生等方面全面提升。近年来,岭脚中心村把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废棚、旱厕90%已拆除,还建了两个沉淀池,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村口的老菜地改造成停车场,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岭脚小学也已改造成为民服务中心;小连口至田里的路从3米5增宽到4米5,还加了护栏。村口小花坛内立起一块崭新的“三禁”村约标牌,村民一致约定“禁止任何方式捕鱼行为”“禁止往河道倾倒垃圾”“禁止使用除草剂”。走在村中,主干道、房前屋后都很整洁。村中房屋尽可能保留原貌,“树皮屋”“石头屋”成了岭脚村的珍宝。在村里转悠时遇到几位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师,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来这里。相对于很多被开发的古村落,他们说岭脚村有一种质朴的美。
村里如今有三家农家乐,最早开的汪春兰今年67岁,是村里有名的大厨,几乎所有的宴席都请她掌勺。5年前,因村里陆续有游客前来,村民组组长张裕亮叫她招待,象征性收取费用。2016年,张裕亮投资10多万元,将自家的老屋改造成集吃饭、住宿于一体的农家乐,一楼吃饭,二楼住宿,有6个房间,一次可接待80人吃饭、10多人住宿。
游客来得多了,村民的经商意识也变强了。除苞芦松,村民还拿出各种特色小吃销售。芝麻糖、糍粑、米酒,米粿、干菜、冬笋,这些农村里常见的特产在游客们眼里可是稀罕物,活动当天去演出的老年大学舞蹈队的队员们一个个满载而归。村民能在家门口赚钱,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
为做好乡村旅游大文章,汪村镇注重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进田里村A级旅游村创建,将田里村岭脚的苞芦松、糍粑作为村级品牌,以旅游资源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三届岭脚苞芦松节。在田里村石屋坑村民组,则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充分发掘红色历史,打造极具特色的石头屋、树皮屋、红军屋等,并配备村级讲解员。同时,该镇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田里村泉水鱼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助力旅游扶贫。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