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踏访新蔡县龙口镇,勃勃生机扑面而来,乡村美景次第入眼:平坦洁净的村道、机器轰鸣的车间、幸福洋溢的笑脸、悄然蝶变的村庄,展示了今日龙口高颜值,绘就了美丽乡村新画卷。
党旗飘扬别样红
龙口镇地处县城北部,两省(豫皖)三县(新蔡、平舆、临泉)六乡镇接合部,是新蔡县的边界大镇,素有新蔡“北大门”之称。
去年4月,新蔡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振南到龙口镇兼任党委书记。上任伊始,李振南逐村调研走访,详细了解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等工作开展情况。
摸清了底子,干工作也就有了方向。她提出了“抓好党建促脱贫,党建引领聚人心,高质量党建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在全镇党员干部大会上,李振南响亮的话语言犹在耳:“抓好党建,就是抓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在脱贫攻坚一线,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为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龙口镇在党员中开展了“戴党徽、亮身份、当先锋、做表率”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勇当先锋,做好表率。行走在龙口镇,无论在镇政府院,还是在村庄里,记者见党员干部的胸前都佩戴有党徽。该镇党委副书记王伟说:“每天出门上班前,我都要检查党徽戴好了没有。”
农村富不富,关键是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为重点,龙口镇根据个别村“两委”班子不健全、凝聚力不强的情况,加大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选拔力度。目前,该镇20名村党支部书记中,有80后村支书8人,90后村支书2人,初步建立了一支以70后、80后为主,90后为辅的能力强、有威信、素质高、能干事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去年冬季,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龙口镇召开,以总结推广该镇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经验。
选好带头人,村子大变样。1989年出生的李晨是时寨村党支部书记。“年纪轻轻的,能干好吗,村里的老少爷们都为他捏一把汗。”时寨村包村干部管道瑞的话不无道理。时寨村可是该镇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村。
李晨用实干、用成绩打消了人们对他的质疑。他带领村“两委”班子逐户摸实情、解民忧,还引进了扶贫车间。今年6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新蔡县脱贫摘帽情况专项评估检查中,时寨村获得了好成绩。
针对部分村委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办公设备老化的情况,龙口镇积极争取村室建设项目与资金,加快村室建设。该镇镇长高建民向记者感慨:“一年多时间,全镇建了18个新村室、提升两个旧村室。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
冬日暖阳下,在范庄村大气、简约的文化广场里,村党支部书记车振杰指着两层粉墙黛瓦的村党员群众服务站,一脸的喜气与自豪:“以前,俺村靠租赁村民家的房子办公。如今,镇党委帮我们建起了办公楼,村里党员干部有了自己的家,人心齐了,干劲足了。”
党旗在这里高高飘扬,党徽在这里熠熠生辉。如今的龙口镇,一名党员就是一盏明灯,一个支部一面旗帜,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彰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党建的优势正在转化为推动龙口镇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乡村旧貌换新颜
龙口镇辖20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6.6万多人口,6.7万亩耕地,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个,贫困人口1871户7228人。其中边刘庄、张寨、大杨庄等6个村与安徽省交界。一些村地处偏僻,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脱贫攻坚、人居环境任务繁重而艰巨。
为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实现乡村振兴,龙口镇党政一班人铆足干劲,从改善村里基础设施着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实施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加大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龙弥路(龙口到弥陀寺)年久失修,“小坑水常有,大坑能卧牛”一度是它的真实写照。李楼村小学校长李斌说:“当时,路两侧的李楼、笼张庄等村庄的群众怨声载道,群众最盼望的就是把门前的路赶快修好!”
“李部长兼任镇党委书记后,顺应民意,决定从最难的龙弥路修起。同时,安排包村干部需要修的路都列入计划,一条接着一条修。”龙口镇副镇长张锋介绍,“她雷厉风行,说到做到,还时常到施工现场督进度,看质量。”
修通的是道路,连接的是民心。新修的龙弥路平坦宽敞,从龙口集镇一路向西,到与弥陀寺相邻的党庄,全部装上了路灯,成为龙口镇的景观大道。
新蔡县人大代表张高峰是龙口镇边刘庄村蒙张庄村民组人,自幼离家在天津打拼,创业有成。每年春节,他既想回家又怕回家,用他的话说“村与村修的是断头路,开车进不了村;夜晚两眼一抹黑,只能抬头看星星。”前不久,再次回到家的张高峰一个劲的夸赞:“家乡道路通畅了,路灯装上了,变亮了、变美了!”
硬化村道、整治沟塘、清理垃圾、卫生改厕……龙口镇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竭力做好美丽文章,改善人居环境。去年以来,全镇已新修道路130多公里,前周庄、王坦庄等13个村安装路灯1200盏,23个文化大舞台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龙口镇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
曾经,龙口集镇基础设施落后,居民垃圾乱倒、污水横流,蚊蝇肆虐,制约了当地集贸交易。今年以来,该镇集中力量,加快集镇街道、市场建设,在街道两侧高标准铺设污水管道、方砖2000多米。位于龙口街南、街北的龙口村党支部书记时海宽、张小寨村支部书记张方伟两人更是密切合作,一起组织人员清理河道漂浮垃圾,并成立物业公司,对街道美容保洁。随着集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毗邻的安徽省乡镇到龙口赶集做买卖的也渐渐多了。
打造美丽集镇既要“颜值”,又要“品质”。王斌到张小寨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发起成立爱心舞蹈队,在全镇各村开展“志智双扶”巡回演出,并在全县广场舞大赛中获得殊荣。去年,张小寨村摘得“河南省省级生态村”、河南省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基地“乡村音乐厅”等荣誉。
家门口圆了致富梦
晒太阳、打扑克、看电视曾是冬季乡村生活的主旋律。这两年,随着脱贫攻坚战号角的吹响,在龙口镇乡村,去村里扶贫产业车间打工挣钱,变冬闲为冬忙悄然成为新时尚。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发展产业是根本之策。”已在龙口镇兼任党委书记一年零八个月的李振南对发展产业深有感触,“有了产业,脱贫成果才可持续,乡村振兴才能实现。”
在产业发展中,龙口镇将产业扶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着力搭建产业发展平台,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把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目前,该镇已创办以服装加工、汽车坐垫等产业为主的扶贫车间12个,有力增强了脱贫“造血”功能,使一个个贫困村有了新产业,乡亲们就业有了新门路。
穿针引线、踩动脚踏板,一块块布料从工人手中变成一件件成衣。走进党庄村扶贫车间,明亮的厂房里一派忙碌景象。党庄村贫困户葛朝花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劳动的快乐写在她的脸上:“俺丈夫有病,两个孩子上学都需要照顾。村里的姐妹们到外面打工挣钱,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现在好了,在家门口每月就能挣2000多元,日子越过越好了。”
龙口镇党政办公室主任张春光是党庄村的包村干部。善于思考的他感慨道:“现在的农村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哭穷户、要低保户的少了,群众怨言牢骚也少了!”
大杨庄地处龙口镇东北角,与安徽省临泉县姜寨镇王盐店等村交界,村子名气很大。名气大在该村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瘫痪村。这两年,村子由乱到治,逐步奔上富路。
村委主任杨东建高兴地说:“这两年,安徽那边的人都羡慕大杨庄变化大。我们村建了扶贫车间,王盐店、袁寨等安徽那边的农村妇女都沾了光、受了益,到这里打工挣钱呢!”王盐店村的李振梅与村里的姐妹们到大杨庄服装厂跨省打工,步行10分钟,既可跨省打工挣钱,又能下班后跨省回家料理家务。
踏访龙口镇乡村,一个个扶贫车间格外醒目。在时寨村鹏博汽车坐垫厂,腿有残疾的韩红梅与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发往杭州、上海的汽车坐垫订单。企业老板李小闯归乡创业前,在福州经营汽车用品生产与销售生意。抱着助力家乡发展,大家共同致富的愿望,他带领妻子返乡创业,入住村里扶贫车间,已带动20余户贫困户就业,产品远销福州、成都、杭州、上海等地。
眼下虽是寒冬,可去龙口村的道路上依然车流不断,热闹不减。村里的扶贫车间建在村幼儿园附近,订单为圆通快递包装袋。偌大的厂房里,缝纫机“嗒嗒”声悦耳动听。村党支部书记时海宽兴奋地说:“这个车间每天可加工圆通包装袋1万多条,我们有干不完的订单。近期准备再建一个扶贫车间。”
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龙口镇统筹推进扶贫车间、产业帮扶、公益岗位、金融扶贫、光伏扶贫等项目落地生根。同时,着力扶持自身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引导发展投资少、风险小、发展快的种养加项目,确保贫困群众增收有渠道、致富有门路、脱贫能持续。
策马扬鞭再奋蹄,实干干实不停步。如今,踏着乡村振兴的时代节拍,腾飞的龙口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发展新征程,续写龙口新篇章。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