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云会村村民陈莉把2150块旧砖块存放到指定场所,领到了一张注明砖块数量的“爱心存折”。
砖块也能存进“银行”?原来,这是仁和街道近期开通的“云集银行”,专门“收储”村民拆除旧屋时清理出的砖瓦等废弃材料。“村里会收取一定的保管费,但可以用志愿服务抵扣。”仁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沈汉平介绍,除了保管砖块,“云集银行”还能存储和置换村民提供的志愿服务这种“无形资产”,有利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云集银行”是仁和街道近年来开展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次生动实践。今年以来,该街道积极探索实践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各村社成立村(居)民自治、法治、徳治3个理事会,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众人的事情众人议。在渔公桥村,不雅建筑多、环境差、秩序乱,成为该村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初期碰到的问题。经过村、网格、小组三级的层层商议,这块“硬骨头”终于啃下,全体村民无偿提供约72亩土地,用于公共绿化种植,以及停车场和公园新建,村庄面貌换新颜,收获无数百姓点赞。
融民心,强服务,乡村治理才能有力。目前,街道20个村全部实行分级民主协商议事机制。村社两委、网格长、小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开展常态化民主协商和全程跟踪监督。此外,将十八岁新成人、外来新村民学习仁和红色文化和村规村训写入村规民约;动员党员志愿者为群众提供“红色代办”服务,打通“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后100米;吸纳外来流动党员融入乡村治理。
讲法治、立规矩,乡村治理才能有序。仁和街道在最末端的组级推行经济监督委员会制度,事务、财务分开管理,相互监督,成效突出;成立和事佬协会,发动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等银龄志愿者参与村级矛盾纠纷调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立正气、正民风,乡村治理才能有魂。仁和街道挖掘辖区内红色资源,组建红色讲师团、乡音故事会等团体开展红色教育;传承高头竹马、舞龙、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举办文化走亲等文体活动;持续开展美丽庭院样板户、“最美仁和人”等系列评比,树典型、扬乡风。
配合美丽乡村建设,仁和街道推行出租房屋“旅馆式+星级化”管理,各村农家乐、乡村游等“美丽经济”迅猛发展,今年前三季度营业额同比增长40%。随着人居环境的提升和收入来源的拓宽,村民的文明素养和精神面貌也明显改善,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仁和街道“三治融合”工作逐步走出了一条治理过程群众参与、治理结果群众满意、治理成果群众共享的乡村治理新路子。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