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皑白雪,寒风凛冽。40年看青海·媒体记者青海行采访团冒着大雪,走进德令哈的柏树山新村、格尔木的长江源村、黄河源地区的阴柯河村,采访青海高原上的三个美丽乡村。
蓟玉林:为村里人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
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柏树山新村,采访团被一排排两层的别墅吸引。新的公交站牌、太阳能路灯,矗立在小区道路两旁,村级文化广场上文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
村民蓟玉林154平方米的小别墅宽敞明亮,屋内液晶电视机、双开门冰箱一应俱全,盆栽鲜花把房屋装扮得更加温馨。蓟玉林说,他以前住的是土坯房,一到下雨天,房子漏水,一家人只好拿脸盆、水桶接水。这几年,他和爱人一起奋斗,除了承包几百亩的枸杞地,还做其他的农副产品生意,这让他家的生活彻底变了样。为此,生活富裕的他和家人搬进了柏树山新村的别墅居住。
他家现在啥都有,双面大窗户,两个车库,四辆车……一家人的生活过得井井有条,可蓟玉林还是放不下那些村里刚刚起步,独自打拼的村民们。他说,人人看我成了小老板,可我感觉很多人现在还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挣不到稳定的收入。为此,蓟玉林在种植、采摘枸杞或者生意需要的时候,到柯鲁柯镇的劳动就业中心专门招人。他招的人还真不少。柏树山新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多的时候,蓟玉林能给当地人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而少的时候,也有几十个。
2012年,海西州委州政府、德令哈市委市政府为了改善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和自身意愿,经多方努力协调,启动了柏树山新村建设项目,选址53.3公顷,规划部署公共设施建设,配套建设面积89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铺设水、电、路、天然气管道入户,开展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推进集中式供水,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提升电气化水平,积极发展太阳能,为每户安装太阳能取水设备。新村一、二、三期房屋建设项目总投资8845.1万元,共建成526套房屋,现已安置364套。“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目前,更多像蓟玉林一样的劳动者正在入住新村。”柏树山新村相关负责人说。
三木吉和姐妹们制作的手工艺品。
三木吉:合作社的姐妹们都有了工作
长江源村原本位于海拔4700多米的唐古拉山镇,出行不便,农牧民经济生活受到地理、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2004年,长江源头7个村的128户牧民,响应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号召,从400公里外的长江源搬迁到了格尔木生活,住进了政府修建的移民新村。
刚开始从山上下来,离开世代生活的草原和牛羊,很多牧民还不适应城市生活,也不愿单靠政府生态补偿过日子。于是村里相继开办各种技能培训班,还建起了养殖场、集贸市场,帮助村民就业创业。随着各项扶贫政策的实施,村里很多人开起了小卖部、小吃店、茶馆,甚至家庭作坊,还有的年轻人经营电商。
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牧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长江源村岗巴布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合作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合作社理事长三木吉说:“今年,我和12个姐妹一起制作藏族手工艺品,一年下来赚了34万元,前两天刚分了红,姐妹们少的分了两万元,多的分了三万多元。”
而让三木吉更加激动的是,随着她在江苏、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不断交流学习,省内外的很多同行积极跟她联系,商量如何把藏族手工艺品推向国内市场。三木吉说,11月中旬,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社科院的专家还主动跟她联系,希望能到长江源村调研她脱贫攻坚的经验。
而在更早的时候,一位来自安徽的文化爱好者订购了一批民族手工艺品后,还提出了想收藏一套制作手工艺品工具的想法。为此,三木吉积极和村里人沟通,专门定做了一套工具。三木吉说,“以前觉得家里的这些手工艺品只能供自己使用,但是没想到,经过加工包装后,就转变成了文化艺术品,被收藏、被抢购,被市场认同,这让合作社的姐妹们非常高兴。”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