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习习又一年,巴蜀大地气象新。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和“五个着力”的重点任务,为做好新时代四川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一年来,四川牢记总书记嘱托,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拼搏实干、砥砺奋进,全省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治蜀兴川,势已成、风正劲!
新时代新阶段新起点,四川如何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如何啃下脱贫攻坚 “硬骨头”?如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如何从文游大省迈向文旅强省?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面对76家中外媒体的240余名记者,代表们对标明志,出实招,求实效,信心满满。
开放四川 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诚挚邀请大家多到四川走一走、看一看,亲身领略雄奇秀丽的巴山蜀水。”一开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便向中外记者展示了巴蜀人的热情、开放。
四川开放的区位优势可用 “1+3”概括。
“1”是“一带一路”。四川将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节点,从四川往北经欧亚大陆桥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往南经西部出海大通道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四川将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陆地区推向开放的前沿。
“3”是指四川与相关的三个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即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政策在四川交汇叠加;此外,四川也是泛珠三角区域“9+2”合作机制的成员之一,为四川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彭清华强调,要大力实施两大战略。对内,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支持成都做强“主干”、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加快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鼓励支持7个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重塑四川经济地理。
对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重点推进开放大通道建设,打造适合内陆地区特点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从“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到“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的嘱托与厚望,明确了四川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方向和定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热情奔放、坚毅勇敢的巴蜀人,喜迎八方来客,阔步走向世界。
小康四川 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中说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并专门提到凉山彝族村民吉好也求、节列俄阿木两家人。
“这几年,四川坚持聚焦彝区藏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众下足‘绣花’功夫,请彭清华书记谈谈四川脱贫攻坚进展怎么样,下一步打算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再次将现场记者的目光拉向了彭清华。
“今年春节前夕,他们已经与其他村民一道,从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吉好也求开起了农家乐。节列俄阿木的女儿在村里当上了幼儿园辅导员……”彭清华高兴地介绍。
这两家人的变迁,是千千万万贫困家庭命运改变的一个缩影。
四川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精准施策、精锐出战,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彭清华向大家提供了几组数据:2012年底全省有农村贫困人口750万,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五年时间共减贫590万,平均每年脱贫近120万;去年又实现104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已经下降到1.1%。目前,全省还剩下71万贫困人口、38个贫困县、1782个贫困村。
四川把凉山彝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出台12个方面34条特殊政策举措;省级财政2018年至2020年3年新增帮扶资金超过200亿元;最近还出台了落实党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系列政策的16条具体措施和办法,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预计四川藏区今年可以全面脱贫摘帽,明年继续巩固提升。彝区任务更重一些,计划于明年全面脱贫。”彭清华掷地有声。
一代人要交上一代人的答卷。我们期待着,四川藏区全面脱贫的喜讯!
生态四川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习近平总书记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要求,四川代表团的代表们感同身受。
近年来,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责任”,自觉扛起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任。
2016年,四川在全省21个市(州)全面实施省级环保督察,针对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和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发现的问题,不仅全面加强整改,而且对全省长期形成的主要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整治,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坦言:“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四川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时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压力较大。”
压力不小,信心更足。“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尹力如是说。
生态环境保护守住了秀美风光,再加上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天府之国”四川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良好。201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成为5个“万亿级”旅游大省之一,文化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700亿元。
下一步,如何推动四川从文化旅游大省迈向文化旅游强省?
“四川省委、省政府把高起点谋划四川文化旅游发展,作为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来抓,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需求的重要支撑来抓。”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表示,今年,文化旅游与县域经济一起被确定为全省必须扎实抓好的两项重点工作。四川计划在4月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谋划部署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
“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旅游吸引力、文旅产品供给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杨兴平给出目标,“经过5年努力,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入境游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三个翻番。”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巴适”的四川等你来,共同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文旅力量。
(原标题:改革激荡春潮涌治蜀兴川风正劲)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