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携程、马蜂窝旅游网发布的中国出境游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出境游市场持续稳步增长。上半年,出境游人数约812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4%。预计全年出境游人数将达1.68亿人次,同比增长12%。
当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伴之以交通的便捷、签证和支付的便利化等诸多利好因素,中国游客的脚步遍及全球、中国出境游在世界上活力四射。
“大热带”“小热点”比翼齐飞
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出境游更为广大人民所向往。中国已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第一大出境游客源国。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所长杨劲松介绍,中国出境游目前的特点是巨大规模与稳定结构并存,大热带和小热点共存。“大热带”指港澳台、东南亚和东北亚这些近程市场。同时,由于签证、直航或某个事件引发“大热带”区域以外的“小热点”在闪耀,比如摩洛哥、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的中国游客在不断增长。
目前,中国出境游前15位目的地依次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日本、越南、韩国、美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此外,欧洲市场也备受青睐,今年上半年赴欧洲人数达300万人次,同比增长7.4%,东欧地区增速最快,超过20%。
曾经的遥远已不再远,如今的近是真的近。交通的持续改善消解了出境游的空间障碍。去年,中国国内机场直飞国际和地区航线1251条,新开国际和地区直飞航线255条。中国的航空公司国际定期航班已通航65个国家的165个城市。
签证便利化让出境游变得说走就走。截至今年5月2日,中国已与146个国家和地区缔结适用范围不等的互免签证协定。近期又有一些国家对中国开放免签或落地签,例如卡特尔、白俄罗斯、智利、缅甸、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等。欧洲、南美等国也纷纷缩短签证审发时间或开放多次往返签证。
“新跟团”“私家团”逐渐走俏
报告显示:去年通过团队形式出境游的游客达55.24%,跟团游依然是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方式,其优势在于较高的性价比。出境游经验不足、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希望省心省力有人服务的中高收入人群等热衷跟团游。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的出境跟团游正在摆脱大巴车大团队、千篇一律的行程、行色匆匆走马观花、住得远吃得差的旧有形象。“低品质、不合理低价、强迫游客购物”的跟团游正被淘汰。小团化、个性化、主题化和高品质的“新跟团游”正在获得游客的认可。消费升级是“新跟团游”的重要特征,中国游客更青睐选择舒适度高、服务好、体验感佳的产品,并不再盯着低价团。如今的中国游客既要玩得安心、玩得舒心,更要玩出品质,玩出特色。
携程大数据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彭亮告诉记者,随着中国游客对于私密性、灵活性、深度化、重体验等个性需求的不断提升,私家团、精致小团逐渐被更多游客接受。例如私家团,可以一家人独立成团,不与陌生人拼团,专车专导,旅游行程更灵活更深度,酒店和餐饮品质高,拥有24小时管家服务等。去年通过携程平台报名境外私家团的游客同比增长240%。目前该平台有数万条私家团产品,已覆盖61个国家,今年新增了摩洛哥、肯尼亚、巴西、智利、古巴、缅甸等国。
为了满足中国游客对高品质的追求,境外多个旅游目的地不断挖掘中国游客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中国游客量身打造贴心的“欢迎中国”服务,如提供中文服务、手机支付、烧水壶、符合中国人口味的餐饮、一张海外亲属的紧急联系地址以及酒店免费WiFi等,希望通过对细节的精雕细琢,能紧紧地抓住中国游客的心。
“一带一路”沿线游热度上升
今年出境游还有一大亮点就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热度上升。中国游客更加关注这些国家的旅游资源,并在出行时优先选择这些目的地。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马蜂窝旅游网共同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中国与意大利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后,意大利的旅游热度上涨28%。上半年,黑山的旅游热度上涨161%,卡塔尔和缅甸的旅游热度涨幅也超过100%。
文化旅游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纽带。马蜂窝旅游网行销策略总经理赵冉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中国游客迅速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带去了庞大的旅游市场空间,将为沿线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性价比高的东南亚地区一直很受中国游客青睐,这里最具吸引力的是海岛休闲度假游,如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黑山共和国是“一带一路”沿线最小的国家之一,但旅游资源丰富。以前,黑山在中国游客中的认知度较低。两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后,前往黑山旅游的中国游客同比增长了一倍以上。得益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显著成效,昆明开通了与仰光、内比都、曼德勒的航线,芒市与曼德勒的航线也已开通。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缅甸成为中国游客新的热门目的地。
据悉,中国已和“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直飞航班,中国游客“走出去”更加便捷,预计到2020年,中国前往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游客量将超过1.5亿人次。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