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在新春佳节之际,走进贵州省德江县中山村贫困户谭嗣齐的家里,满院的羊饲料格外抢眼。这几年夫妻二人靠着勤劳的双手,艰苦创业,从一个缺资金又缺技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华丽变身为拥有专业技能的养羊专业户。
中山村是南方电网铜仁德江供电局的帮扶村,辖4个村民小组,255户 958人,是复兴镇二类贫困村。2015年10月,经村组评议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227人,2015年以来,按照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的要求,通过开展几轮建档立卡“回头看”和动态管理、数据信息调整,经过近5年来的驻村帮扶,到2019年为全村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尤其是产业大户的家庭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家里三个孩子上学,老婆常年生病,靠我一个维持家里的生活,生活确实困难。把我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我就申请贷款10万元,发展养羊,积累了一点经验后又扩大规模,赶上今年的市场价钱好,现在出栏60余只,还能剩四五十只,我已经把贷款都还清了。” 谭嗣齐边打扫羊圈边说着。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驻村第一书记陈啟权及帮扶干部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帮助贫困户吃透精准扶贫政策,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提高脱贫实效。他们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干部,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民情恳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帮助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结合该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科学确立了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脱贫致富路子,着力做实做细产业扶贫项目要做好群众的宣传、培训教育、帮扶等工作,还要为他们鼓劲加油,树立致富信心。
中山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队队长陈啟权说:“我们的帮扶干部极力向贫困户宣传各项优惠政策,并积极帮他们落实,比如学生的两免一补、贷款、生病住院后期的医疗保障,还有养殖补贴等等。2019年,中山村57户贫困户对达到了脱贫条件,但是后续的各项补贴,相关的优惠政策持续跟进,一直到今天。”
和谭嗣齐一样,中山村的刘运凤也是通过发展养殖产业,一步步脱了贫,成了全村的领头人。
刘运凤说:“我以前一直在外边打工,钱也挣不上,家也顾不上,后来听说养羊好,就回来养羊,利用国家精准扶贫5万块贷款,进行大规模养羊,每年的收入非常可观。城里也住上了精准扶贫房子,娃娃上学都方便,现在可以说是达到小康了。”
王廷学也是中山村的贫困户,在2019年就顺利脱了贫,如今他两个孩子都大学毕业了,大儿子在德江有了自己的工作,每月5000余元的稳定收入,新房装修即将完工,小日子过得让村里人羡慕不已。他告诉笔者:“从前养猪行情不成,我就改行养样,当时是养了20只,后来扩展到200只,规模小,见效慢,一直想要扩展规模,但苦于没有资金,在驻村帮扶队的协调下,就贷了5万元,扩展到100只,现在每月纯收入5000元左右。”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再加上党的好政策,才能一改往日贫困面貌。谭嗣齐、刘运凤、王廷学这些尝到致富甜头先富起来的人还想着帮助其他村民发展养殖业,真正做到“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据了解,中山村针对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缺乏脱贫致富信心等问题,通过发展规模化养殖产业,促农增收致富。目前中山村以山羊、生猪和牛为主的规模养殖业已初具规模。全村羊存栏量600余只,猪存栏量300余头,牛存栏量100头。2019年,共发展山羊养殖21户,生猪养殖16户户,肉牛养殖10余户,贫困户发展养殖的共计47余户,养殖业已成为带动中山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力杠杆。同时,驻村干部一方面扶持57户贫困户种植李子、桃子、板栗1000亩,实现年收入35万余元;扶持2户种植烤烟350余亩,累计解决就业人次2400人,发放民工工资36万元;扶持101户种植花椒539亩,落实产业子基金补73万元。另一方面组建德江县中山万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德江县双何农业专业合作社,落实补助资金130000 元。近5年来,全村57户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增加了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基本实现了中山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李朝辉)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