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铁塔上触摸云朵;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高原上挑战极限。他们就是奔走在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的最前沿的电力建设者。
在铁塔上触摸云朵
“这里海拔有点高,你不要这样跑,身体会受不了的。”当看到记者拿着相机瘫坐在甘孜理塘—下坝35千伏输变电工程124号铁塔组立施工现场喘着粗气时,现场安全员杨光这样告诫着说。由于施工现场位于海拔约为4600米的山上,杨光除了要确保现场施工人员按照安全规定做好相应的安保措施外,他还要随时提醒施工人员在高原上的注意事项,“这些施工人员全部都是来自外地,他们之中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来到高原,对于在高原上应该注意的事项都不是很清楚。虽然我们也给他们集中说过高原的注意事项的,但是有时候活一忙起来就搞忘了,所以我就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提醒他们。”
4月3日,在甘孜理塘—下坝35千伏输变电工程124号铁塔组立施工现场有10个施工人员,有的负责绞磨机的运行,有的负责监管现场秩序,有的帮忙绑扎塔材,各司其职。根据工期安排,今天他们要完成124号塔的组立工作。“这基塔昨天就已经开始组立,在平原上,像这种35千伏的铁塔最多一天就搞定,但是在这里,海拔太高了,一天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工作。这基铁塔周围环境还算是好的,挨着马路边上,作业面也算平,但即便是这样,要想完成组立工作,也得至少两天。”现场施工负责人这样说。
甘孜理塘—下坝35千伏输变电工程124号铁塔位于整个工程的中段,也是整个工程第一基完成组建工作的铁塔,这也标志着该工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确保工程能够如期完工,整个工程现在有4个施工队伍共计163名员工同时在施工,而且基坑开挖和铁塔组立工作也是同步开展,最大限度的缩短工程周期。”项目负责人曾继波介绍着工程的具体情况,“虽然我们目前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但是都会一一解决的,一定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在高原上挑战极限
从124号塔的施工场地向西边望去,不远的地方有几顶白帐篷,那是这支队伍的临时驻地。为了能够节约每天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他们选择将施工驻地搭建在了离124号塔不远的地方,这里海拔和124号塔海拔相差无几,高达4600米,帐篷周边还有一大片一大片还没来得及融化的积雪,帐篷里随处可见高原应急药品和氧气瓶,以应对施工人员随时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
“这里即使白天太阳出来,温度最高也不过几度,晚上温度最低时可以达到零下10度左右。现在外面都穿短袖了,我们在这里还穿这么厚。你看我穿了5件衣服,就即便这样,在塔上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冷。”一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条件确实太恶劣了,已经有几个工友因为身体适应不了,不得不离开了这里,但是我们剩下的人一定会坚守到最后。”
他们面临的问题还不止这些,由于施工驻地在山上,附近没有人,离前后的村庄都很远,有时还会遇到野兽。现场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在前两天,他们的几匹运送塔材的骡马由于受到野兽的惊吓,四处逃窜,施工人员结队找了几个小时才找到,好在骡马只是受了惊吓。此外,施工人员平常都用煤气罐做饭,但由于施工驻地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明显降低,饭菜也不容易煮熟,想吃爆炒一类的菜对他们来说更是奢望,加之环境气温低,饭菜做出来后,很快就凉了,现在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十分钟之内吃完一顿饭。
好在甘孜理塘—下坝35千伏输变电工程海拔落差较大,刚刚完工的124号塔属于海拔最高的几基塔之一,且位于工程中段,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他们所面临的困难都将会逐步改善。
据悉,甘孜理塘—下坝35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位于理塘县境内,理塘县属青藏高原气候区,具有气温低、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四季不明、自然灾害频繁等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仅为 3℃,含氧量仅占内地的50%,被称为“生命禁区”,工作、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是四川省乃至全国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县份之一,也是全国十二个六类地区县份之一。该工程起于110千伏理塘变电站,止于新建的35千伏下坝变电站,新建线路路径长为74.08千米。工程建成投运后,将有效缩小电网供电半径,实现下坝片区电网与主网相连,切实提高下坝片区的用电稳定性,并解决下坝片区觉吾乡230户、亚火乡170户、莫坝乡90户居民的日常生活、农牧种养殖、产品初加工等用电问题。肖顺华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