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担草妇(国画) 1946年 张安治 中国美术馆藏
张安治(1911-1990)是20世纪著名的画家、诗人和美术理论家。日前,“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国家美术作品收藏与捐赠奖励项目”之“艺道寻真——张安治的艺术人生”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出作品涵盖了张安治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创作的不同题材的艺术作品,为全面深入了解张安治的艺术风格、表现方式、绘制特点及其画随时代、艺为人生的信念追求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在那个风云变幻、中西融合的时代,张安治将他的全部热情献给了艺术事业,为中国画的革新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他学贯中西,国画、油画、水彩、素描、版画无所不通,这其中,国画是他从事时间最长的门类。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张安治从小便接受了传统文化的蒙养,对诗词书画特别感兴趣,少年时就摹习了许多书画作品。后来在中央大学的学习,不仅为张安治在传统水墨画理解与实践上打下扎实的基础,系统的西画训练也为张安治接下来艺术理念的形成与绘画风格的塑造奠定了基石。在欧洲游学时,西方有识之士对东方传统文艺的痴迷与极高的评价更是激发了张安治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与研究。
“崇刚健之德,尚朴素之美,习精严之法,依自然之理”是张安治创作实践的艺术主张。其所接受的学院教育与中西艺术系统间的游历,使他在技法上走向中西艺术的互融。他在水墨画中承袭徐悲鸿现实主义风格,将西画的写实因素融入中国水墨画的创作之中,在书法用笔的线性之间增加了体积、光影、色彩的表现,拓展了传统水墨的表现力。所以他的作品中既有透视学、解剖学等西画的观察与表现方法,又有中式艺术的意韵与抒情。
《担草妇》是张安治在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国画作品,画面描绘了三位农妇在担草途中停下休息的场景。画面中,张安治用灵动而富有韵律的线条刻画人物形象和周围草木,以淡墨略施色彩的方法加以渲染烘托,五官描绘虽笔法简洁但十分传神到位。其中,她们有的将手搭在草堆上,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身体朝向各有不同,目光都向画面的左侧望去,仿佛画面的那端发生了什么,这样的表现也为观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作品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不同年龄女性的身姿神态,讴歌了劳动者的朴素自然之美。除了《担草妇》,那一时期,张安治还创作了很多写实的国画作品,写生或在写生基础上创作的现实人物和具有现场性的风景,成为这一时期张安治绘画的主要特点。
黑格尔曾说:“感性观照的形式是艺术的特征,因为艺术是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呈现于意识。”张安治以传统人文情怀和自我超越的渴望,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道路上逐渐摸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在中西文化艺术碰撞交融的时代践行着一位传统知识分子、一位艺术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他始终徜徉于为人生和为艺术之间,坚守着一个艺术家的真诚。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来源系网络转载,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及时删除。
|